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朝霞
“借助数字技术让城市与水相知相宜,大有可为。”近日,来自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新烽光电”)的“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水质检测技术”,入选国家水利部《2025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》。这是新烽光电在智慧水务方面的创新实践,董事长武治国表示,湖北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为他提供了大展拳脚的舞台。

工作人员在进行水质比测。(受访对象供图)
在河湖生态治理、应急监测等应用场景中,传统水质检测往往依赖固定实验室和复杂操作流程,耗时长、环境适应性差,难以满足野外现场快速响应的需求。而微流控芯片可将采样、反应、检测等多个环节集成于便携设备中,十几至二十分钟就能精准检测出总磷、总氮、氨氮等多种关键指标,在野外作业又快又准,为水环境检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。
武治国是陕西人,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。在校期间,他便开始跟随老师在消防安全领域进行创业实践。毕业后,凭借对光电子行业多年的关注,他意识到光传感器相关研发与生产市场空间巨大,决定留在武汉。2012年,新烽光电在光谷成立。

武治国在展会上介绍企业产品。(受访对象供图)
专注于光传感器、光电子、光芯片等领域的企业在光谷层出不穷,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细分赛道?
“湖北水资源禀赋优异、水环境良好,水行业的探索前景广阔。”武治国介绍,迷茫之时,一次与省水利厅专家的对话,让他明晰了方向,决定专攻水系统信息化方向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应用。利用光电子信息技术,武治国开始朝着“物联网”方向展开研发。2015年,公司的第一款产品“基于激光传感器技术的光纤液位监测系统”问世。同年,武汉被确定为全国首批“海绵城市”试点;2016年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相关指导意见,提出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,让武治国更加坚定了发展的路径。

新烽光电工作人员在展会上介绍企业技术。(受访对象供图)
“湖北高校云集、科研实力雄厚,创业基础良好。”武治国坦言,他走访调研过国内许多城市,发现在湖北年轻人展现出干事创业、突破创新的热情。随后几年,新烽光电持续壮大研发团队,技术与产品创新不断取得突破。如今,新烽光电的科研人员占比已超过一半。
良好的营商环境也助力新烽光电不断成长。新烽光电产业园区落户之初,周边配套设施并不齐全,员工日常交通成为一大难题。在新烽光电提出诉求后,政府部门高度重视,专门更改了公交线路,增加了新烽光电站,打通公司职工出行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如今,新烽光电已成长为国内的领军企业。“得益于在国内市场积累的宝贵经验,已有国外项目上门寻求合作。”武治国介绍,新烽光电的业务已拓展至迪拜、斯里兰卡等国家,将越来越多的“湖北经验”带到海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