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联通智算机房里,近百台AI训推一体服务器正在高速运转——这里年均气温低至4℃,天然冷却优势大幅降低能耗成本;依托“东数西算”工程骨干网络,网络延迟控制在毫秒级;叠加区域低廉的能源供给,让这里成为辐射全国的“算力枢纽”。
而这些算力服务器全都来自400公里外的北京。
11月17日,新华社发布《北京何以成为“人工智能第一城”》一文,明确指出北京已构建自主可控的AI“芯片矩阵”,昆仑芯、寒武纪、摩尔线程、清微智能等四大国产明星企业的核心产品实现性能领先。
数据显示,北京AI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,相关企业突破2400家,两项指标均占全国半数以上,成为名副其实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。
这一成果的背后,是我国“十四五”规划关于“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”、“十五五”规划聚焦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”的战略部署持续落地,更是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推动“人机协同、跨界融合”智能经济形态的生动实践。
作为源自清华大学的全球可重构架构计算领导者,清微智能深耕AI算力芯片领域,以“非GPU”的原创技术路径突破行业瓶颈,出货量跻身国产第一梯队,为国产算力产业开辟了高效节能的新赛道。
北京AI芯片明星企业,出货量均进入国产第一梯队
随着 ChatGPT、DeepSeek 等大模型技术风靡全球,全球 AI 产业已迈入 “技术突破 — 场景落地 — 生态构建” 的新阶段,智能时代的产业变革红利正在加速释放。
如今,生成式 AI 技术不仅实现了记忆与泛化能力的飞跃,更发展出推理思维与科研落地的能力,能产出更具价值的解决方案。从豆包、智谱、Kimi、千问等 C 端应用,到金融、教育、医疗等领域的企业级 AI 应用,都在印证 AI 能力的实质性突破。
从训练AI模型需求指数级增长,到推理侧 AI 模型Token实际使用量呈指数级上升,这两条指数级增长曲线的交汇,共同催生了对算力的海量需求。
AMD CEO苏姿丰本月表示,预计2025年,全球 AI 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。预计到2030年,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万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%,市场前景广阔。
清微智能作为源自清华大学的全球领先AI计算芯片公司,致力于打造国产原创、自主可控可重构通用计算生态,让可重构芯片进入每一个计算节点,驱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加速实现。
截至目前,清微智能可重构芯片累计出货量已经超过3000万颗。根据IDC数据,2025年上半年清微智能AI加速卡出货量位列国产商用类企业“第一梯队”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清微智能入选北京 AI 芯片明星企业,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走了一条“非GPU”的可重构技术路径。这种基于国产原创可重构芯片(RPU)架构的创新,既突破算力供给约束、助力中国实现芯片自主可控,也为北京建设 AI 产业高地注入强劲动力,推动本土智能计算中心、数字城市等应用场景的技术落地与生态体系完善,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。
同时,我们积极响应国家“十四五”、“十五五”规划中关于 AI 等未来产业的战略部署,以独特算力新架构优势助力中国 AI 算力产业从 “跟跑” 向 “领跑” 跨越式发展。
目前,基于清微智能可重构TX81高算力芯片的AI训推一体服务器,在同等功耗下,单机算力对标国际知名品牌芯片,一台服务器就可支撑万亿参数大模型部署。通过架构创新,清微智能在端边云多元场景中的算力解决方案整体成本降低50%,能效比提升3倍,为中国AI产业提供了一条高效、节能、低成本的算力新路径。
软硬协同创新 清微融入北京AI+IC“芯链”实现闭环
国务院近日印发的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提出,加快形成人机协同、跨界融合、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。
“为抓住本轮AI应用爆发的重要机遇,我们通过‘人工智能+’行动计划,把信息软件企业作为 AI 应用的主渠道、主服务商,培育信息软件业新增量和新动能。”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近期对外表示。
近年来,北京市持续端出改革举措,铺就AI创新蝶变之路。如今,北京备案上线大模型162款,全国占比约三成,稳居全国首位。
大模型的爆发式增长背后,Token实际使用量正成为驱动算力需求的核心动力。
以字节跳动旗下的“豆包”为例,其大模型最新日均Token调用量达30万亿,实现253倍增长,月活用户1.57亿超越DeepSeek,位居中国AI应用第一。这种规模和增速直接催生了对算力海量且迫切的需求。
当前,北京正在加速打造“人工智能第一城”,而算力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战略资源,全市智能算力总规模已达4.2万P,形成了全栈自主可控人工智能“北京方案”。
“从布局来看,北京是‘一头一尾’加速发展人工智能产业。”市发展改革委综合处处长王育玲表示,“头”的部分是抓基础攻关,“尾”的部分是抓应用落地。
清微智能扎根北京,受益北京,积极投身科创北京建设。作为北京“AI芯片明星企业”之一,清微智能积极致力于构建国产自主AI生态,我们联合智源研究院、智谱、中关村发展等“北京芯链”,持续助力北京打造“人工智能第一城”。
融资方面,清微智能已完成多轮融资,投资方包括普罗资本旗下国开装备基金领投、商汤国香资本、明智资本、北京集成电路尖端芯片基金、蚂蚁集团等。同时,我们也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(国家大基金)唯一投资的新架构芯片企业。据悉,清微智能正以百亿估值规模进行C轮融资。
商业化层面,清微智能已经在北京等多地布局千卡规模智算中心,算力卡订单总量超过20000张,已成功适配DeepSeek、Qwen等主流大模型,在金融、智算中心等行业实现规模应用。
2025年9月,智源研究院发布新架构操作系统众智(FlagOS)开源平台,清微智能成为首批卓越适配单位,跻身国内芯片软件生态共建第一梯队;同时牵头成立“可重构算力软硬件协同创新中心”,携手产学研各界,共同培育可持续发展算力新生态。
展望未来,清微智能将继续聚焦可重构技术的深度创新,加快下一代高算力芯片研发进程,力争在核心技术上实现更多“从0到1”的突破。同时,我们将进一步开放技术能力,与产业链伙伴共建生态,让国产算力芯片在更多场景落地应用,加速夯实国产AI算力第一梯队重要地位。
(注: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商业信息,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,仅供参考。)